•  
    報料臺
    網上投稿
    關注我們
    雙城記:“大山里的深圳”和“大海邊的十堰”
    來源:南方周末 | 作者:hssdst | 發布時間: 2023-11-06 | 829 次瀏覽 | 分享到:

    文 | 南方周末研究員 戴玉

    從小漁村到國際化創新性大都市,從經濟特區到先行示范區,深圳在科學規劃建設、精細城市管理、優質公共服務、美麗生態環境、良好民生保障上持續發力,向新時代交出了更加安全穩定、更加文明和諧、更加宜居舒適、更加崇德向善的新答卷。

    在距離深圳總里程約一千五百公里的秦巴山間,有一座早深圳十年“白手起家”的移民城市——十堰。1969年,基于國家“三線建設”戰略考量,十堰的建設點燃了“中國人也能自己造汽車”的工業夢想騰飛;1979年,深圳的第一聲開山炮宣告了中國第一個外向型經濟開發區的誕生。

    兩者共有的包容開放特質,吸引了來自五湖四海的精英和草根。在深圳持續擦亮先行示范區名片的當下,十堰正錨定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聚勢發力。同樣因政策指令而拓荒起步、登上歷史舞臺,同樣在初期靠產業拉動城市建設,同樣在幾十年的發展中兼顧生態效益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,同樣注重宜居“硬環境”和營商“軟環境”打造,兩座城市不乏相似之處。

    而今,這兩座城市正共同唱響新的旋律。2023年11月7日,“湖北十堰﹣大灣區產業鏈供應鏈對接大會”將在深圳拉開帷幕。湖北十堰將全面推介“一主四優多支撐”優勢產業,推動湖北十堰與大灣區產業鏈供應鏈深化合作交流,互利共贏發展。


    從十堰到深圳:

    人的時空轉移背后,是城市氣質的傳承

    美國著名建筑師伊利爾·沙里寧在《城市:它的發展、衰敗與未來》一書中說,城市是一本打開的書,從中可以看到它的目標與抱負。如果同時打開十堰和深圳這兩本城市之書,不難發現,其目標與抱負在城市建設之初就已見端倪。

    小山村、小漁村向城市轉型的路上,離不開篳路藍縷的拓荒人。十堰和深圳的建設初期,天南地北的青年懷揣著理想奔赴新的城市,共同培植了兼容并蓄、開放包容的城市基因。

    當年的十堰,房子幾乎全是土坯墻,房頂是黑瓦片,四處漏風。艱苦的環境沒有澆滅建設者的熱情,懷著“先生產,后生活”的信念,他們克服了重重阻礙,迎難而上、奮力開拓。原本的窮鄉僻壤,蝶變成居民整體素質名列湖北前茅、普通話普及程度高的現代城市。在日益完善的城市規劃中,一條條縱橫的溝壑漸漸消融,山溝徹底“換了人間”。

    2019年,十堰建市50年。十堰經濟總量達1747.8億元,是1969年的377倍;工業總產值2181.8億元,是1969年的7421倍。

    在十堰和深圳的建設初期,有不少像厲有為這樣從外地到十堰,又從十堰到深圳的機關領導,沒有條件就創造條件,沒有政策就爭取政策,這種探索進取、奮力開創的精神,鼓舞著同樣為建設新的城市而敢于嘗試、善于創新的奮斗者。

    厲有為將在十堰和深圳工作的共同點歸納為“拓荒”二字。當拓荒者一無所有地踏上一無所有的土地時,巨大的不確定性向他們襲來,唯有堅韌意志和奉獻精神引領他們穿越迷霧、篤定前行,在十堰“拓荒”,完成從0到1的城市化進程,又將這種“拓荒”的探索毫無保留地帶到深圳,孕育一座新城的新機。

    而十堰的“拓荒元年”即1969年距離深圳的1979年恰好是一個十年。同樣的演變出現在了深圳,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。

    深圳建市初期,宛如“大海邊的十堰”,整座城市就像一個大工地,在挖掘機、推土機的轟鳴聲中,青年熱火朝天的干勁飽含著對美好未來的憧憬。從十堰到深圳的,不僅有像厲有為這樣的領導干部,也有各行各業的年輕骨干?!渡钲谕韴蟆肪幬w青、中國寶安集團黨委書記兼營運總裁賀德華、深圳東風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剛、深圳興千田集團董事長楊麗等人都是從十堰到深圳的奮斗者。

    在訪談中,他們無不感慨“自己是幸運的”。這份幸運不僅源于在深圳的機遇,更源于早年在十堰求學、生活或工作的積累。其中,不乏與來自五湖四海的人打交道的開放心態,不乏先輩們“篳路藍縷,以啟山林”進取精神的耳濡目染,不乏作為“從山里走出去的人”所特有的質樸厚重的“十堰品格”。

    從十堰到深圳,人的時空轉移背后,是城市氣質的復刻,是同為移民城市的拓荒者的奮勇拼搏,是同為拓荒者的移民城市的包容開放。


    從深圳到十堰:

    在深圳能做成的事,在十堰也能成

    不止于城市氣質的相似,在營商環境、產業結構、生態環境等方面,深圳和十堰亦有相通之處。

    2023年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,對標最高最好最優,實施營商環境提升行動。把一流營商環境打造成為深圳最閃亮的金字招牌,讓國企敢干、民企敢闖、外企敢投。自2018年以來,深圳明確將優化營商環境列為全市“一號改革工程”,已迭代出臺千余條營商環境改革舉措,為市場主體高質量發展、全球高端要素不斷匯聚提供保障和支撐。深圳是首個設立“企業家日”的城市,自2019年以來,連續舉辦四屆“深圳企業家日”系列活動,著力打造政企溝通和企業交流平臺,多措并舉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。

    無論在深圳,還是在十堰,一流的營商環境是一座城市最好的“梧桐樹”、最大的“吸鐵石”、最核心的競爭力。2023年以來,十堰市委、市政府始終把“放管服”改革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“先手棋”,深化簡政放權改革,構建新型監管機制,創新服務方式方法,為企業厚植發展沃土,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。

    在深圳感受過“最高最好最優”營商環境的企業,在十堰同樣能夠發光發熱。深圳企業代表——招商局蛇口工業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在十堰的兩個代表性作品——招商蘭溪谷項目和十堰招商花園城項目,皆是“深圳速度”和“深圳質量”在十堰的“遷移”,高效高質地改變了老城區面貌。

    其中,蘭溪谷項目在十堰創下多個“第一”——落實“一證兩書”(即《住宅質量合格證》《住宅質量保證書》和《住宅使用說明書》)同步發放、實現配建幼兒園無償移交、實施第三方飛行檢查和實現“交房即交證”。而十堰花園城商業綜合體從開工到開業僅用了18個月,在十堰創下了大中型商業綜合體建設新速度。

    高效高質的項目進度背后,是十堰建設成為綜合成本“洼地”和營商環境“高地”的信心和決心。

    2023年6月5日,十堰印發《優化營商環境重點工作百日攻堅決戰行動方案》,從“指標大優化、問題大整治、成本大降低、滿意度大提升”四個方面發力,縱深推進優化營商環境的各項工作,爭取全省優化營商環境標桿城市“四連冠”。據統計,2023年前三季度,十堰全市新登記企業1.9萬戶、增長85.7%。

    在產業結構方面,2023年以來,深圳堅持工業立市、制造業當家,著力發展以先進制造業為主體的“20+8”產業集群(2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8大未來產業集群)。工業已經從深圳經濟發展的“壓艙石”成為高質量發展“頂梁柱”,隨著新技術和新產品的不斷涌現,實現了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綠色化的高質量發展。

    再看十堰,因車而建、因車而興,汽車產業是當之無愧的當家產業。十堰擁有整車資質企業12家,汽車及零部件生產企業3000余家,可生產100多種車型、1000多種總成、4000多種零部件。

    十堰是“中國第一、世界前三”的商用車生產基地,擁有千億級制造業存量資產和年產100萬輛汽車生產能力,是全國汽車產業化程度最高、鏈條最完整、集群優勢最明顯的地區之一,在十堰每3分鐘就有一輛東風商用車下線。2023年3月28日,首屆中國商用車論壇在十堰舉辦,十堰被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授予“中國商用車之都”稱號。2023年前三季度,十堰商用車產值增長31.3%、出口增長171%。

    這座“汽車城”,正向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綠色化加速奔跑。動力電池、電機、電控等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產業,已在十堰完成布局,已建、在建或將建的新型電池項目總投資超過500億元。隨著萬潤、遠景等項目投產或擴大產能,預計到2023年年底,十堰新型動力電池產值占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將提升到10%以上。

    圍繞新能源商用車商業模式與生態圈建設,十堰先后出臺了《十堰市新能源汽車促進計劃(2022—2024年)》《十堰市新能源基礎設施布局規劃(2021—2035年)》《十堰市突破性發展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三年行動方案(2023—2025年)》,把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為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抓手,加快商用車“五化”升級,推動完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發展,著力打造商用車制造業核心競爭力。

    “十堰過去靠汽車起家,未來仍然要靠汽車吃飯?!笔呤形瘯淈S劍雄表示,目前十堰汽車產業在新能源賽道上奮力爭先、引領潮流。一是搭建供應鏈,比如成立了長江汽車供應鏈公司,撮合一百余家企業進入供應鏈平臺;二是重構產業鏈,實施千億龍頭、百億骨干、上市企業、專精特新四大企業矩陣培育行動;三是提升價值鏈,建設中國工程院十堰產業技術研究院、清華大學十堰新能源新材料實驗室等4個平臺,推動企業向價值鏈高端邁進。

    當前,十堰正搶抓綠色低碳發展新機遇,緊扣“龍頭、鏈條、集群”,圍繞“一主四優多支撐”產業,聚力打造一批千億、百億級產業集群?!耙恢鳌敝缸龃笞鰪娦履茉春椭悄芫W聯汽車,推進“商乘并舉、油電并重”戰略,發展新能源乘用車。成功舉辦以“新汽車、新生態、新價值”為主題的首屆全球汽車新生態發展大會暨2023中國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交易會,現場吸引寧德時代、比亞迪、贛鋒鋰電等參展企業193家,活動簽約項目76個,總金額587億元。據統計,十堰新能源汽車產量占全省四成、出口占八成以上。

    “四優”指突破性發展文旅康養、新型電池、綠色食品飲料、生物醫藥健康等產業,“多支撐”指培育壯大循環經濟、衛浴、清潔能源、數字經濟、供應鏈物流等多點支撐產業,打造有特色、高能級的優勢產業集群。

    產業升級推動綠色轉型。深圳和十堰在提升發展“含金量”的同時,厚植生態“含綠量”。近年來,深圳通過實施綠色低碳發展戰略,能耗強度、碳排放強度已分別降低至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、五分之一。深圳綠色發展水平走在全國前列,先后獲評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、國家首批低碳試點城市。

    而十堰正在加快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。對標對表國家碳達峰碳中和“1+N”方案和《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“十四五”規劃》,制定“1+17”工作方案,明確示范區“53718”工作體系,統籌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,確保一庫碧水永續北送,奮力譜寫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十堰篇章。據統計,十堰全市創成生態鄉鎮153個、生態村1638個、省級近零碳排放試點1個,以第一名成績榮獲全國文明城市,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、全國“兩山”實踐創新基地、中國氣候宜居城市。

    十堰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、純調水區和水源涵養區,自2014年通水以來,累計送水590億立方米,惠及沿線8500萬人口。作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,丹江口水庫水質長期保持在Ⅱ類以上,是全國首批“中國好水”水源地??梢哉f,十堰的區位特殊、功能特殊、貢獻特殊。十堰市委書記黃劍雄多次強調,堅持把保水質作為天大的事,堅持源頭嚴控、過程嚴管、末端嚴治,建立體系化、系統性的節水護水愛水機制,用心用情用力守護好一庫碧水。

    “九山半水半分田”的十堰擁有2489條河流,其中小流域占比97%?!鞍研×饔蚋愀蓛袅?,大河肯定就清了?!笔呤形瘯淈S劍雄表示,小流域綜合治理不僅是解決水利設施建設和防汛抗旱的問題,也是推動單純的治污向統籌生產生活生態轉變。

    十堰開展“碧水守護”三年行動,推進源頭保護、控污減排、面源治理、流域治理等“六大工程”,實施國土空間生態修復、庫周和岸線整治等“十大攻堅”,先后建成119座城鎮污水處理廠、1967處農村微動力無動力污水處理設施、2570公里污水管網。

    正是考慮到十堰在湖北乃至全國保水護水戰略地位的特殊性,深圳企業代表——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于2020年在十堰太和醫院西苑分院,援建中國首個電子束輻照處理醫療污水示范項目。

    與傳統工藝相比,用電子束處理醫療廢水具有反應速度快、處理效率高等優勢,能滅殺醫療廢水中的有害細菌和病毒,阻擊病毒通過廢水排放向環境傳播。相關負責人表示,十堰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幾乎是全國最嚴格的,該項目能在十堰做成,對全國的影響力和示范性是立竿見影的。

    從深圳到十堰,深圳在營商環境、產業結構、生態環境等方方面面所探索的模式、所形成的經驗,在十堰也能有“深圳化”的表現,這也是坊間將十堰稱為“大山里的深圳”的深層次原因。


    十堰和深圳:

    移民城市精神內核的通達

    在城市建設進程中,人始終是建設的主體。如果沒有人,城市就只是石頭和鋼筋的組合體,人讓城市有了呼吸、有了溫度。人建設城市的過程,也是城市被喚醒的過程。建設者的風華氣度將深深融入城市的發展基因。

    這兩座新興的移民城市,始終堅持以人為本,在不斷滿足人的物質和精神追求的同時,也讓城市得到了快速而長遠的發展。當從四面八方涌來的人,像河流一樣匯入城市激起浪花時,都已經做好了要吃苦、需奮斗的準備。移民城市的活力、激情,形成了寬容失敗、鼓勵創新的良好氛圍,激發了建設者的創新欲望,也成就了其追求卓越的底氣和能力。

    人才、資金、技術等資源的流入促進了移民城市的快速發展。深圳和十堰無一例外都注重人才的培育和引進。

    近年來,深圳密集出臺人才政策和提供優質服務,營造出良好的人才聚集氛圍。依托于這樣的政策和氛圍,深圳正形成國際高端人才聚集地,并加快建設成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科創高地。據統計,截至2022年12月,深圳高層次人才超過2.2萬人,海外歸國人員19萬人,人才總量已達663萬人。

    而十堰正在千方百計地招才引智,堅持技能強市戰略,加大政策供給、開展技能培訓、建設發展平臺、打造競賽品牌、深化評價制度改革。以企業職工為重點,十堰深入開展新型學徒制培訓、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和新技師培訓,累計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26.05萬人次,撥付培訓補貼3.4億元。

    在十堰,比賽成為選育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。2023年7月,中國技協城市主產業職業技能聯賽暨技術工人、工匠大會首次落戶十堰,主要看中了十堰汽車產業的發展成就和行業地位。作為全國舉足輕重的汽車工業基地,十堰雄厚的汽車產業基礎,聚集了龐大的汽車產業工人。目前,十堰技能人才總量達45.14萬人。而十堰擁有的13.3萬名高技能人才中,汽車產業高技能人才達4.37萬人,占比超三成。

    該聯賽是全國職工開展技能交流的一個重要平臺,具有很強的專業性、廣泛性和權威性。作為湖北首個舉辦該聯賽的城市,十堰以聯賽為契機,不僅踐行了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責任和擔當,還進一步攜手全國產業鏈、技術鏈上下游企業共同成長,更能有效推動發現和培育一批技藝精湛的工匠和技能人才。這對十堰乃至整個湖北,都具有里程碑式和開創性意義。

    為了吸引留住更多人才在十堰創新創業,十堰實施了“武當人才卡”制度,設武當金卡、武當銀卡和武當菁英卡,為人才提供落戶、安居、金融、交通出行、醫療衛生、子女教育、家屬就業、老人養老等數十個領域的全生命周期服務。截至目前,十堰共發放“武當人才卡”電子卡3026張。

    識才、愛才、敬才、用才,深圳和十堰正在繪制人才質量轉化為經濟能量、智力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的畫卷,打造城市高質量發展和城市精神傳承的強大智力引擎。

    如今,走在深圳街頭,一路繁華、一路風景,白天車水馬龍,夜晚華燈璀璨。而在十堰的街頭,“仙山、秀水、汽車城”宣傳語隨處可見——這是十堰引以為傲的三張世界級亮麗名片。2023年10月22日至25日,世界武當太極大會在武當山舉行,全球33個國家和地區的兩千多名各界人士共聚一堂,論道武當。大會向世界展示了“亙古無雙勝境、天下第一仙山”的武當,也為十堰的城市形象傳播開辟新路徑。十堰市委書記黃劍雄表示,十堰將加快推進城市轉型、產業轉型、經濟轉型,再創“仙山、秀水、汽車城”戰略優勢,堅定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建設的戰略定力,以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。

    “2023年以來,一般商用車和新能源商用車的市占率雙雙提高,這既是壓力也是換道賽跑的機遇。我們加快推進東風新一代商業車項目,目前已通過國家發改委的審批?!笔呤形瘯淈S劍雄表示,“‘世界商用車之都’的地位,我們要堅決鞏固并繼續提升?!?/p>

    當前,十堰正錨定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定位,打造全國汽車產業轉型示范區、全省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先導區,力爭到2025年,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年產值突破2500億元,努力實現汽車工業質量和規模的快速超車。

    不得不說,“敢闖敢試、開放包容、務實尚法、追求卓越”的深圳精神,和“開放、包容、奉獻、擔當、樸實、堅韌”的十堰精神,在內核上是通達的。城市精神是對城市發展特色的提煉,也是對城市文化風貌的描述;是對歷史的傳承,也是對未來的凝望。

    無論是個人、企業還是城市,想要行穩致遠,離不開從思想到行動上因時制宜地奮發向前。湖北省委書記、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蒙徽曾在多個重要會議上表示,要在解放思想、更新觀念上下功夫,抓緊走出去學習先進地區的好經驗、好做法,帶著問題學、聯系實際學。

    保持學習正是城市精神煥發活力的源泉,也是城市發展歷久彌新的動力,更是深圳和十堰這兩座“新城”走向“新生”的“新機”。

    來源:南方周末


    黃石廣播電視臺

    微信公眾號

    云上黃石

    手機客戶端

    黃石新聞
    熱門推薦
    專題專欄